會考放榜,勉勵說話在這幾年來都說了很多遍。
今次令人關注的反而是改制,尤以英文科取消了課程甲、乙,統一了難度,我作為過來人來看甚有意思。
認受性漸低的課程甲
很多人認為香港學生的英文水平普遍偏低,其實也只是高低懸殊。會考英文科分了課程甲乙兩種難度,表面上縮短了這種差距。
事實上,當越來越多人知道兩者的差別時(一般認為課程甲的難度比課程乙低了兩個grade),「等級觀念」最終也會浮上水面--報考課程甲被視為英文水平較低,已不在話下;拿著課程甲的成績在報讀學校或求職時不與課程乙看齊,也不是新聞。
但總有學生未看透,一心覺得自己成了新制度的祭品--英文科肥佬,全因課程甲消失所致!自身英文水準如何,先掩著眼不看;只求躲在課程甲的「庇佑」下,拿個合格。
只求名義上合格就好?
容我口賤說句:就算讓你在課程甲僅僅合格又如何?這改變不了你英文差劣的事實。
勉強在名義上不讓你面對失敗,但連學校和僱主也不受這一套,最終又騙得過誰?新制不拉curve,就算全港英文中學的學生不去考,你是拿一分就是一分。把自己的失敗歸究在他人身上,比考試不合格更丟人。
新制度出現,各方面都需要時間調整和適應;但一直保留著難度較低的考試,讓不論程度優劣的學生都齊齊合格,其實又是好事嗎?
正視自己的不足
過往,考生可能認為「即使英文不好也沒問題,選考課程甲就可過關」,現在卻竟然要確實正視自己的不足。若要說改制有什麼問題,大概其中之一是令部份學生來不及調整心態吧。
的確,沒有足夠時間去改善英語水平是事實;但「考淺一點就能合格」的想法,就別再緊握著不放了。意識到要提升自己,同時知道長久維持著兩種標準對自己日後發展的不利,才是最重要的。
你可能自問語言天份不及他人高,卻同場被放在一起比較是不公平。但這裡是香港,不打算為自己裝備英文能力的人,終有一天會面對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