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今日開始沒有了「第二個家」。
話說由一月開始,我已不再到公共圖書館的自修室溫書。其一,是那裡只有6人大檯或2人小檯,環境擠擁之餘還越來越嘈吵。其二,是見到其他自修生也兩三個人成群一起溫書,每天也感到越來越寂寞。
尋到「第二個家」
之前聽到舊同學說科大的圖書館是自出自入的,所以我在一月頭決定前去一看。
原來「一見鍾情」並不一定指人,這四個字形容了我對科大圖書館的感覺。除了那個平靜如鏡的無敵大海景,樓高五層的圖書館擺滿了大量單人書檯和舒適座椅,環境寧靜清幽。
坦白說,雖然這不值得慶幸,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「能找到這樣的一個讀書環境」是件幸福的事。
過了2個多月,科大圖書館已成了我第二個家。每天也會在那裡逗留5、6個小時,相信我留在那裡的時間比很多科大學生也長呢。A-Level越來越接近,我的心情沒有一天不忐忑的。但想到在剩餘的少少時間內,我還能在這樣難得的環境下準備考試,對前景仍感樂觀。
有「家」歸不得
今天進入圖書館時,發現在入口多了一個工作人員在駐守,原來是要檢查學生證。心中暗叫不妙,我若無其事地說忘了帶證就轉身離開了。走到科大近海的涼亭下,我突然感到很徬徨。應如何是好?
這個時期,公共圖書館的自修室需要憑證入座,而且已截止申請很久了。姑勿論那裡的環境很差,其實我一開始就打算留在科大圖書館直至A-Level結束。
回到家,上網查看。原來科大圖書館的不名文慣例,是在每年的三月左右禁止外人內進,直至五月底。歸究原因是太多身穿校服的中學生會在考試季節,藉「自出自入」濫用圖書館,除了讀書還會談天進餐玩ICQ,形形式式。然後科大學生投訴,圖書館方面唯有在考試期折衷一下。
想起當初不習慣到大學圖書館,覺得自己根本不屬於大學生的世界,我只是個窩囊的自修生。到後來安慰自己「只要安份利用圖書館的設施,不要犯規和破壞,其實進圖書館不用講什麼資格」,直到完全習慣。現在又無家可歸了。
還是無根的生活
上一次覺得「無家可歸」,是在九月開學的時候--正當大家在過有規律的中學生活或新鮮的大學生活時,我是個無學無業的人,每天到自修室溫書又過一日。在擠滿一室中學生的公共圖書館自修室中,感覺不好受。
難得到了科大圖書館,當其他人也不知道你是否本校學生時,我覺得每天也沒有虛渡。
這段沉重的日子快要走到尾聲,今天我卻忽然不知何去何從。那種失落的感覺,竟然與九月開始時那麼相似。
心中不停地想:「如果我在家也能專心讀到書的話,今天就已是個大學生,不需要每天過著無根的生活。」但我這一刻已不情願去找其他自修室了。時間剩下不多,實在沒有心情去尋找和適應另一個「家」...
2004.04.16 小後記
今日重新回到了科大圖書館。因復活節假期完結,學生們都考完試,科大圖書館不再需要查證進入。記得這個月來四處去,但始終找不到比科大圖書館更佳的環境。(本來香港中央圖書館的設施都非常優良,但太擠擁和太雜了。)
今天重臨圖書館,感覺熟悉而興奮--畢竟曾獨自在這裡過了2個多月的時間。不過考試已是迫在眉睫,屈指一算,需要待在這裡的時間不足10日。
這8個月的自修生涯,終於走到尾聲了。在此我只希望能好好的度過餘下的這2個星期,以及充實地去過暑假吧。